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基于屈曲约束波纹管的自复位桥梁减震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发布时间: 2025-05-08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石家庄铁道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先进制造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屈曲约束波纹管的自复位桥梁减震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桥梁抗震和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包括屈曲约束波纹管自复位阻尼器、梁体、桥台、板式橡胶支座、限位滑动连接组件以及活动铰等;屈曲约束波纹管自复位阻尼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铰,并通过限位滑动连接组件固定于梁体下端,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屈曲约束波纹管自复位阻尼器和限位滑动连接组件可以相对自由滑动,以消除次内力的不利影响;在E1地震作用下,梁体位移增大,屈曲约束波纹管自复位阻尼器可以作为弹性支撑,通过支座左右滑动耗散地震能量;在E2地震作用下,通过屈曲约束波纹管的弹塑性变形和支座滑动耗散地震能量,震后通过装置的自复位使桥梁结构恢复到原状态。

应用范围

该屈曲约束波纹管自复位桥梁减震装置适用于公路、铁路及城市高架桥梁的抗震设计,尤其适合高烈度地震区或需快速恢复交通功能的关键节点。其核心优势在于结合波纹管的轴向变形能力与屈曲约束机制,实现大位移耗能后的自复位功能,可替代传统阻尼器或支座系统。具体应用包括:1)新建桥梁的减震设计,降低墩柱地震响应;2)既有桥梁抗震加固,提升其抗倒塌能力;3)近断层或长周期地震动区域的桥梁,应对脉冲型地震需求;4)预制拼装桥梁,匹配模块化施工要求。此外,该装置可扩展至建筑隔震层、管道抗震支撑等领域,其模块化设计便于标准化生产与安装,但对波纹管材料疲劳性能及约束构造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结合具体工程条件优化参数。

前景分析
地震是人类长期以来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桥梁结构是交通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举足轻重。因此,如何提升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小桥梁结构的纵向位移防止落梁发生,震后快速恢复桥梁结构的使用功能,已成为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
目前解决桥梁碰撞和防落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附加装置和构造物本体联合抵抗地震作用。常用的装置为防屈曲支撑(BRB),这种装置存在以下问题:防屈曲支承应用在连续梁桥多墩布置时,温度效应、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产生的次内力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普通防屈曲支撑通过滞回变形耗散地震能量,由于支承缺少复位能力,其震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屈曲约束波纹管的自复位桥梁减震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用以解决屈服耗能及震后自复位的问题。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王军文

  • 联系电话:

    19932581850

  • 通讯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