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一种偶氮嘧啶类化合物的应用

  • 发布时间: 2024-12-20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河北农业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偶氮嘧啶类化合物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发现具有通式(I)结构的偶氮嘧啶类化合物对几丁质酶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以及优异的杀虫活性,尤其是对亚洲玉米螟、秀丽线虫几丁质酶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对农业害虫玉米螟、小菜蛾、桃蚜有很强的杀虫活性。该结构的化合物可用于几丁质酶抑制剂或杀虫剂,具有很高的农药研究价值,在农药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应用范围
几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多糖,其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为丰富,并广泛存在于昆虫的外骨骼、线虫的卵壳、真菌的细胞壁中。几丁质的合成和水解代谢对昆虫、线虫、真菌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丁质水解过程中,几丁质先由18家族几丁质酶水解为几丁寡糖,再由20家族β‑N‑乙酰己糖胺酶水解为N‑乙酰氨基己糖。
几丁质酶参与多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分裂、病原入侵、昆虫蜕皮和免疫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用途。抑制昆虫的几丁质酶会导致昆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蜕皮而死亡,抑制线虫的几丁质酶会导致线虫的生长停滞,干扰真菌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会影响真菌的分裂过程。因此,针对几丁质酶开展新型抑制剂的发掘工作对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几丁质作为农业害虫外骨骼和肠壁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农业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几丁质的代谢,而人和高等动植物不含几丁质。因此,催化几丁质水解过程中几丁质酶被公认为是重要的绿色杀虫剂靶酶,开展基于昆虫几丁质酶为靶标的抑制剂开发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前景分析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发现具有通式(I)结构的偶氮嘧啶类化合物对几丁质酶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以及优异的杀虫活性,尤其是对亚洲玉米螟几丁质酶h(OfChi‑h)、秀丽隐杆线虫几丁质酶I(CeCht1)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对农业害虫玉米螟、小菜蛾、桃蚜有很强的杀虫活性。该结构的化合物可用于几丁质酶抑制剂或杀虫剂,具有很高的农药研究价值,在农药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董利利

  • 联系电话:

    19932581836

  • 通讯地址:

    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