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保定云
首页
需求大厅
成果大厅
科技服务团
专家人才
品牌活动
技术转移
科技普及
科创视野
关于我们
数据中心

枝状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识别肿瘤细胞的方法及用于捕获和原位调控癌细胞的微流装置

  • 发布时间: 2024-03-20
预算 双方协商
基本信息
成果方:中山大学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成果类型:发明专利,
行业领域
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
成果描述

本发明属于医用癌细胞的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用枝状纳米管阵列来特异性识别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及通过纳米管阵列用于捕获和原位调控癌细胞的微流装置。所述微流装置,包括PDMS模块池,所述PDMS模块池包括细胞培养池和微流通道,所述枝状纳米管阵列的衬底膜用于分隔上层的细胞培养池和底层的微流通道;所述微流通道的两末端设有用于输送溶液的输入/输出口。本发明能够高效率和强特异性地捕获癌细胞,通过将特异性识别抗体分子修饰在枝状纳米管上,有效地从血液中捕获并分离出癌细胞,同时枝状纳米管对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不影响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应用范围
现有技术中,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生物医学研究一直致力于揭示细胞癌变机理、开发癌症诊断技术和提出癌症防治方案,而开发新型的癌细胞的检测技术,并实现药物调控癌细胞的行为,对发展新型的精准化和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传统的肿瘤诊断手段主要有基于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简称C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和磁共振(简称MRI)等技术的影像学、基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血液学和基于组织活检切片的病理学方法。然而,这些常规手段面临着检测结果滞后,无法完成实时监测,特异性不足和取材困难等问题。
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在癌症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发生脱离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通过直接取血并进行筛选,就能诊断出是否患有癌细胞,以及是否发生肿瘤转移。这种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简称CTCs)检测的诊断手段,由于具有无创和实时等优点,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床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真正做到全病程跟踪肿瘤的临床治疗过程,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创新性和转化潜力的肿瘤诊断方法。


前景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高效率和强特异性地捕获癌细胞,通过将特异性识别抗体分子修饰在枝状纳米管上,有效地从血液中捕获并分离出癌细胞,同时枝状纳米管对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不影响癌细胞的正常功能。
(2)本发明所述的微流装置能够实现精准的药物调控,枝状纳米管阵列与微流通道之间有充足的物质扩散传输性,能够结合微流控技术将药物通过纳米管腔递送至上层培养池,精准可控地调控所捕获的癌细胞的生物行为。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谢曦

  • 联系电话:

    13383029037

  • 通讯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请填写以下信息

  • *

    联系人:

  • *

    手机号:

  • *

    单位名称:

  •  备注:

  •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