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氮杂卓酮类化合物及其盐、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本发明涉及具有糖原磷酸化酶抑制活性的式(I)所示苯并氮杂卓酮类化合物及其盐、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与糖原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据IDF报道,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11个人中有1个为糖尿病患者),粗患病率为9.3%。多病发于老年人,但现逐渐向年轻化发展,其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所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世界上第七大导致死亡的原因。而据GBI Research预测,2型糖尿病全球市场也将从2014年的235亿美元增长到390亿美元,增长66%。
在这其中2型糖尿病占约90%以上,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靶点有很多,比如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二肽基肽酶4(DPP‑4)、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R1)、G蛋白耦联受体(GPCR)、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r(PPAR‑r)、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糖原磷酸化酶(GP)等,这其中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因其活性与血糖浓度相关而备受关注,例如,CP‑91149能降低糖尿病ob/ob小鼠的血糖,但CP‑91149治疗不降低血糖正常、非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成为研究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所重点关注的重要靶点之一。
对于小分子药物而言,水溶性是其极其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的水溶性有助于其药代动力学性质的改善和药效的发挥。例如,Pfizer公开了一类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CP‑91149,其对糖原磷酸化酶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但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水溶性较差,不利于在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代谢,生物利用度低,从而严重影响了疗效。另外,中国专利ZL201310453330.1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其对糖原磷酸化酶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但其水溶性极差,且极难成盐,严重影响了疗效。
本发明的化合物与现有技术对照化合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水溶性;相对于自身的非盐状态,盐酸盐形式化合物水溶性提高了近1000倍。良好的水溶性对化合物在体内的转运、吸收、分布、代谢提供了保障,使得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更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了疗效。
联系方式
张丽颖
河北省承德市上二道河子承德医学院
请填写以下信息
联系人:
手机号:
单位名称: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