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打好绿色发展主动仗,全力建设“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逐步形成了以高端高新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7+18+N”现代产业新格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全省第一,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产值达1470亿元,增长17.6%。超前布局氢能产业,形成“制储运加用”完整供应链,参与京津冀、河北省2个国家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建设,保津氢能高速示范线成为京津冀“氢能场景”示范标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新开工面积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低碳产业化优势愈加明显,低碳发展动能愈发强劲,绿色高质量基调愈加浓厚。
2022年8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这是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大步。我市牢牢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为契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大力培育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努力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一、高位部署,汇聚强大合力
我市始终坚持把气候投融资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坚持打造“城乡融合、蓝绿融城、产融结合”的整体布局。2023年先后成立领导小组、设立6个重点任务工作专班、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出台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推进方案》《项目指引目录》《项目评估指南》等“1+5+1”系列文件,健全政策协同体系。作为试点城市代表,成功加入中国气候投融资联盟;与北京绿色交易所、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门头沟区、兴业银行保定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力量,初步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二、守正创新,打造品牌示范
统筹工业、能源、交通、城建、农业、生态建设六个关键领域,先后累计筛选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氢能产业发展、低碳制造、超低能耗建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共计135个项目纳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贷款需求374亿元,形成了低碳项目集聚效应。结合各地产业结构,选取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7个开发区开展气候投融资示范创建,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壮大。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学体系,编制印发《河北省氢燃料电池货车试用阶段碳减排量方法学》,结合容易线、安大线、高碑店-北京等应用场景,开发碳减排项目,助力交通运输实现深度脱碳。推动以文冠果固碳为基础的乡村振兴碳普惠方法学印发,以阜平县作为项目开发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三、金融赋能,释放全新活力
通过召开产需对接会、产融对接会、政银企对接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源源不断向全市309家银行业金融保险机构推介优质项目。各银行保险机构先后推出“光伏贷”“绿能贷”等115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信贷余额688亿元,较年初增加281亿元。评选工行朝阳路支行、建行东风路支行作为河北省首批绿色支行,示范引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覆盖率由14%跃升至77%,创新开展“伙伴银行”,推广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见保即贷”和“见贷即保”合作模式。搭建保定市气候友好型企业融资对接平台,累计为41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174亿元,年减排二氧化碳350万吨,金融赋能气候投融资的活力动能得到加速释放。
四、全民行动,刷新低碳颜值
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无废细胞”不断裂变。人民网策划的“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行走进我市,近距离报道绿色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市执法局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列入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奥润顺达超低能耗建筑科技科普基地、河北省凤凰谷零碳发展研究院、英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省突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推送至生态环境部;采用光伏发电绿色能源的河北首个智慧绿色收费站京石公司保定智慧收费站正式投入使用。低碳已成为奋力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更高质量、更有任性、更有活力主旋律中最动人的音符。
开展气候投融资是助推保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全国碳中和产业之都”的战略抉择,探索先试先行,切实发挥“降碳”的引领和倒逼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将进一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